天天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女皇武则天 > 正文 第365章 小姐
    “臣妾定不辱使命,全力以赴。”
    武媚娘语气坚定,回望李治。
    九月初,长安的金桂开得愈发繁盛,香气愈发浓郁。
    经过吏部官员的日夜操劳,
    《吏治考核条例》初稿终于完成,
    第一时间呈送至武媚娘面前,请其审阅。
    武媚娘在御书房内仔细翻阅条例初稿,
    逐字逐句推敲,对其中合理之处予以肯定,
    对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则逐一标注,提出修改意见。
    当看到“百姓满意度”考核环节时,
    她微微蹙眉,对身旁躬身侍立的马载说道:
    “‘百姓满意度’一项,仅依靠乡老反馈,未免不够全面客观,
    乡老年纪偏大,活动范围有限,难以全面了解官吏在各个村落的表现,
    且乡老与地方官吏接触较多,难免存在人情往来,反馈结果恐有偏差。”
    马载微微俯身,声音沉稳而恭敬:
    “天后所言极是,此点臣亦曾暗中考量,
    乡老虽德高望重,却受限于见闻与私交,确难全然规避偏差,
    臣斗胆提议,可在乡老反馈之外,再增两道核查:
    一是派吏部专员随机走访偏远村落,直面寻常百姓听取实情,
    二是调取官吏所辖区域的赋税、刑案、水利等民生数据,以实绩佐证口碑,
    如此‘听民声’与‘查实绩’相佐,
    方能让‘百姓满意度’的考核更显公允,
    不辜负天后整肃吏治的初衷。”
    武媚娘点点头,目光赞许,
    “马大人说的甚好,
    就依你所言,
    即刻传本宫懿旨,
    将‘专员走访’与‘数据核查’纳入‘百姓满意度’考核流程,
    二者权重与乡老反馈持平,缺一不可,
    往后考核官吏,既要听百姓口中的‘口碑’,
    更要看实实在在的‘政绩’,确保考核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公正,
    绝不能让虚言蒙蔽了双眼,让勤恳官吏寒了心。”
    马载闻言,连忙躬身领旨,语气恭敬:
    “天后考虑周全,
    臣这就令吏部官员按照天后的指示,
    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条例无任何疏漏之处。”
    随后,吏部根据武媚娘的修改意见,
    对《吏治考核条例》进行了反复修订与完善,
    李治翻阅后,
    当即批准颁布。
    《吏治考核条例》正式颁布后,
    地方各州府迅速组织官吏学习条例内容,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开展工作。
    在武媚娘的主导下,吏治整顿工作有序推进:
    监察御史深入地方,既核查官吏自查报告,
    又走访百姓、收集民意,严惩了一批贪腐懈怠的官吏,
    举报箱前百姓络绎不绝,
    不少隐藏的贪官污吏被揭发,
    朝廷及时给予举报人奖赏,
    进一步激发了百姓监督的积极性,
    吏部与御史台密切配合,
    严格按照考核条例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
    一批在赈灾中表现突出、深得民心的官吏得到提拔,
    而那些劣迹斑斑的官吏则被严惩,或罢官免职,或流放边疆。
    此次吏治整顿,
    不仅有效打击了地方官吏的贪腐、懈怠之风,
    净化了官场风气,提升了行政效率,
    更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地方派系势力。
    让百姓看到了朝廷革新吏治、为民谋福的决心。
    仪凤二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更烈些。
    朔风卷地,寒威彻骨,
    长安城里的朱墙琉璃在风雪中都失了往日光彩,
    更遑论深宫中那处名为掖庭的角落。
    这里是宫婢杂役聚居之所,
    冬日于她们而言,便是一场难熬的酷刑,
    日日与严寒相搏,步步在困顿中挣扎。
    天还未亮,掖庭里的粗使宫女们已被迫顶着刺骨寒风起身。
    她们踩着结了冰的石子路往井边去,路面滑溜难行,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会摔得人仰马翻。
    井水刚从井口提上来时,桶中还浮着细碎冰碴,寒气直往人脸上扑。
    宫女们双手紧握水桶铁提手,不过片刻,手指便冻得通红发麻,失去了知觉。
    那铁提手在酷寒中冷得灼人,稍不慎便会与冻僵的皮肤粘在一起,
    强行分开时往往会粘掉一层皮,
    疼得人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连哭喊的资格都没有。
    有几个年纪尚小的宫女,
    本就未经历过这般苦楚,如今被冻得实在受不住,
    便偷偷躲在廊角阴影里啜泣。
    远处便传来管事嬷嬷凌厉的鞭子破空声,伴随着厉声呵斥。
    宫女们吓得心头一紧,赶紧用冻得僵硬的手抹掉眼泪,
    不敢有半分耽搁,匆匆回到井边继续干活。
    就在这一片肃杀寒苦之中,
    掖庭西侧的一间小偏殿却透着几分不一样的暖意。
    殿门紧闭,将外界的风雪与喧嚣都隔绝在外,
    殿内燃着一盆不大却格外旺盛的炭火,
    橘红色的火焰在炭盆中跳跃,驱散了周遭的寒气,
    让殿内维持着一份宜人的温度。
    桌上整齐摆放着一叠叠书卷,
    书页间还夹着精致的书签,可见主人对书籍的珍视。
    上官婉儿正端坐于案前,身姿挺拔,
    手里捧着一卷《昭明文选》,
    目光专注地落在书页上,
    早已沉浸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
    对外界的严寒与纷扰浑然不觉。
    她身上穿着一件半新的素色夹袄,
    虽非绫罗绸缎,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不见半分污渍。
    领口与袖口处绣着淡淡的兰草纹,
    针脚细密,雅致清新,为这朴素的衣物添了几分灵气。
    她皮肤白皙,容貌清秀靓丽,
    一双眼睛清澈明亮,透着远超同龄人的沉静与聪慧,让人见之难忘。
    “婉儿,先吃了早食再看书吧,别累坏了身子。”
    郑氏端着一方食盘轻步走进殿内,声音温柔,生怕惊扰了专注读书的女儿。
    食盘是寻常的粗瓷质地,却擦拭得光洁如新。
    上官婉儿闻声抬起头,将手中书卷轻轻合上,动作轻柔,
    她看向母亲,眼底瞬间漾起暖意,语气温和:
    “知道了,娘。”
    说罢,她起身从郑氏手中接过食盘,
    目光落在盘中食物上——
    一碗冒着热气的粟米粥,一碟腌得入味的咸菜,还有一个小巧的白面馒头。
    在这掖庭之中,粗米杂粮已是常态,
    白面馒头更是稀罕物,
    这样的早食,已是旁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她眼底掠过一丝感激,心中清楚,这份安稳与体面,皆是拜天后所赐。
    当年,天后特意吩咐让郑氏好好教导上官婉儿,
    也正因如此,
    掖庭的管事嬷嬷们对上官婉儿多有照拂,
    免了她的粗活重役,让她能安心留在殿中研学,
    掖庭里的人都私下称她为“小小姐”,
    虽无明文规定,却也默认了她与其他宫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