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女皇武则天 > 正文 第390章 骨血
    李贤拍打着门板,只是无人回应。
    呼喊声渐渐耗尽了他的力气,
    他沿着门板缓缓滑落,
    最终颓然坐倒在冰冷的地面上,
    后背抵着门板,感受着从门外渗进来的寒意。
    他望着殿内狼藉的景象,
    脑中思绪如乱麻,
    若是兄长李弘还在,
    若是今日遭此境遇的是兄长,
    母后定然不会如此冷漠。
    她定会亲自在父皇面前声泪俱下地陈情,
    会调动所有力量追查真相,
    将构陷兄长的人绳之以法,
    她会握着兄长的手,温言宽慰,
    绝不会像对自己这般,
    连一面都不肯见,连一句辩解都不愿听。
    他抬手按着眼眶,
    昔日引以为傲的太子尊严,
    在这日复一日的冷遇与猜忌里,
    早已碎得连渣都不剩。
    他心中烦闷难捺,不住地问自己:
    为何他不是兄长?
    若他能早兄长一步降生,
    今日局面是否便会截然不同?
    可转瞬又自嘲地摇头,
    不,或许依旧是一样的,
    兄长李弘,恐怕只是没有机会等到被冷遇的那一日罢了!
    当年兄长棺椁入皇宫之时,
    朝野上下流言蜚语四起,
    皆传太子李弘乃是被天后毒杀。
    彼时他只当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造谣,
    那是生他养他的母亲,怎会对亲手栽培的长子痛下杀手?
    而今被禁于这方寸寝殿之中,
    静心回溯过往种种,
    那些曾被他刻意忽略的细枝末节,
    一一清晰浮现。
    兄长虽自幼体弱,
    却也常年服药调理,气色素来尚算平稳。
    就在他去世前一年,还曾陪嫂嫂远行终南山寻医,
    为嫂嫂调理身体奔波劳碌,
    怎么会在短短一年间,便毫无征兆地骤然离世?
    如今细细想来,桩桩件件皆是破绽百出。
    思绪流转间,又不由自主忆起贺兰敏乐的死。
    那杯茶,是他亲手烹煮,
    可母后究竟如何知晓茶中有毒?
    更令人心寒的是,她明知茶中藏毒,
    却仍强令自己亲手喂给贺兰敏乐。
    贺兰敏乐当年的死状,
    至今仍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青紫的唇瓣、蜷缩的指节,还有那眼中未散的愤恨,
    那杯由他亲手递出的茶,
    成了嵌在骨血里的尖刺,挥之不去的恶梦。
    那时他不过是个十二岁啊,
    母后竟全然不顾他心中是否会留下阴影。
    原来,母后果然是不爱他的!
    不,或许正如朝中大臣私下议论的那般,
    母后心中根本没有半分骨血之情,
    唯有手握大权的勃勃野心,
    为了权力,任何人都可成为她登顶之路上的垫脚石!
    谁与她抢权,她便要杀谁。
    “难道……难道兄长真的是被母后所害?”
    李贤喃喃自语,越想越怕,他浑身汗毛倒竖。
    站起身,踉跄着后退两步,
    撞在身后的桌子上,桌上的茶壶杯碟砸在他脚边。
    满地都是碎裂的瓷器。
    他瑟缩的抱住自己,
    若真是如此,
    母后为了权力,连亲手培养的兄长都能狠心除掉,
    那如今对自己,岂不是更加不会留情?
    今次这“谋逆”的罪名,
    怕不是她早已布好的局,
    只等着自己落入圈套,
    好名正言顺地将他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
    甚至……斩草除根!
    恐惧瞬间将他淹没。
    他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
    呜咽出声:“母后,母后!”
    “儿臣……儿臣冤枉……”
    他低声呢喃着,满是绝望。
    那个曾经抱着他,教他读书写字的母亲,
    那个在他生病时彻夜守在床边的母亲,
    怎么会变成如今这般冷血无情,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人?
    难道在这深宫之中,所谓的母子亲情,
    真的抵不过至高无上的权力吗?
    二更、三更……夜色一点点变浅,
    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八月二十日,秋阳惨淡,透过窗棂洒入殿内,
    李贤坐在地上,一夜未眠,眼底布满了血丝。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若是再等下去,等到母后的旨意下来,
    等待他的,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他必须主动出击,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也要试一试,让母后看在母子血缘的情分上,饶他一命。
    他缓缓站起身,踉跄着走到案前。
    案上的笔墨纸砚依旧摆放整齐,
    只是蒙了层薄灰。
    更显凄凉。
    如今却只剩下这些冰冷的文房四宝,陪伴着他这个落难的太子。
    他看着那些熟悉的物件,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或许,文字比言语更有力量,
    或许,能唤醒母后心中残存的母子之情。
    他抬手拂去案上的灰尘,
    指尖划过光滑的砚台,
    仿佛又看到了儿时与兄长一起写字时的场景,眼眶不由得一热。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墨锭,缓缓研磨起来。
    墨锭在砚台里转动,墨汁渐渐变得浓稠,
    散发出淡淡的墨香,这熟悉的气味,
    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了些。
    研墨完毕,他提起笔,饱蘸浓墨,
    手腕悬在宣纸上,却迟迟没有落下。
    他该写些什么?
    是声泪俱下地辩解自己的清白?
    还是卑躬屈膝地乞求母后的宽恕?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笔尖缓缓落下,
    在宣纸上写下第一句: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起笔便是沉郁,
    黄台下种瓜,瓜熟了,
    果实累累,正如他李家子嗣,
    本应枝叶繁茂,共享天伦之乐。
    可如今,这“瓜田”却早已被权力的阴影笼罩,不复往日的安宁。
    李贤的笔锋微微颤抖,眼中热泪流出。
    他定了定神,用衣袖擦擦眼泪,继续写道: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一摘,是指兄长李弘离世,
    母后为了权力,已经“摘”了一次,
    如今又要“摘”第二次,
    若是再这样下去,
    李家的子嗣,还能剩下几个?
    笔锋一顿,李贤深吸一口气,继续写道: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既是在警示母后,切勿赶尽杀绝,
    否则最终只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一无所有的下场,
    也是在哀叹自己的命运,若是此次不能幸免于难,
    那么他的两个弟弟,恐怕也将岌岌可危。
    写完最后一个字,李贤将笔掷于案上,
    他看着这首《黄台瓜辞》,
    泪眼朦胧。
    ——————分界线
    感谢听书看书的宝子们,感谢催更好评发电送礼物的宝子们,感谢大家。
    码字不易,期待宝子们点点催更,有助于更多人看到女皇,
    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