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这一老一少,单说那吕维。
虽说是进了年,那吕府却无那宋邸门前热闹。
咦?这吕维也是个当朝二品大员,妥妥的一个实权的人物,这年下的倒是没有一个让他迎来送往的?
倒是怨不得人不愿意搭理他。那吕维看似荣宠正盛,拿了个当朝大员的职差,有统领六部之权。但是实际上却是朝上官员也是个各有攀附,让他夹于两党之间不可作为。
下层官员倒是有意攀附了他,然却有了那无双、王申做了例子,纵是想得到一个荣华富贵的那些个下层官员,也没那置身白刃的胆气,断是不敢与之交往。
现如今,这吕相国的一双儿女,又作出那苟且之事双双入狱。
不要说那当朝官员避之如瘟神,便是那家佣、仆从也是纷纷的告老的告老,请退的请退。
有些个更甚,便是卷了些个细软做得一个不辞而别。
如此,这偌大的相府倒也剩不下几个人来。
倒是树倒猢狲散麽?
这话说的有毛病。
树倒了,猢狲才散,也是猢狲的仁义。
世间万物,生灵万种,有心智者多矣。就拿这猢狲来说,积年在那树上过活,也是知那树生老年月,岁月几何,也是能陪那树度了残年。
人观猢狲无智,只为一日保暖生老繁衍。但是,有时候人却比不得猴子。只是有些个风吹草动,感知了灾祸,便自行离散了去,也不管那树倒与不倒。
说是这人情淡薄吗?
不能什么事都怪人情。
这吕维还没死呢,便是个门可罗雀。宋邸正平年下治丧,却是一番医者蜂拥拥至,拜祭之人络绎不绝。也有那满城百姓结红白二线于树梢缅怀之。
无他,只为一句“仁为始”。先有得仁,而后,才有那三纲五常。
世间万物皆非一事一物,而是一番因缘和合而生。
就如现下,这东京汴梁漫天绽放的烟花一般。
工匠将那碳黄硝石化作火药,经纸卷加工,而幻化出万千的璀璨。
商贾行于市沿街叫卖,而百姓购之。
百姓于夜晚点燃,将那烟花绽放于夜空,只等那万般的流火,千般的璀璨绽放于夜空。
桑农只望来年五谷丰登,长者以期驱瘟送神保得自家人丁兴旺。
读书人慕其璀璨诗词歌赋颂之,孩童则观其好耍,追之于街头巷尾。
而绽放过后便如随那银花彩龙化作尘烟碎屑飘散而去。
如此便是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无可寻也。
世人观之赞其华彩,且名之曰烟花。
少时看烟花,曾问我父上,此便是“缘起性空”麽?
我家那大人却是一个惆怅无语,见其眼神无奈,便也按下心性不敢多问。
然又不禁沾沾自喜,心下饶是一个快慰。
让你天天罚我背书!怎的?反噬了吧!
然,随年岁增长,年过四十有女乖张。此时方才理解父亲当时的愁闷。
只因这“缘起性空”着实难答。
然则“性空”所指,乃万物所生之相,然相无质,即为空。
但你又不能说这玩意儿啥都没有。
所谓的“有”,便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对世间事物各自的看法,这种看法又在人的思维中转换成想法。
于是乎,便产生了文字,去记录那些事物。也就有了通过各种事物的现象,来阐述各自论点的学说和书籍。
然,所有的事物本质都不具备实体性、真实性和永恒性的。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因为机缘聚散,而产生着千变万化,并非一成不变。
而非只有此时绽放于汴梁夜空的烟花。
可以说,世间一切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固定的本质,有的只是过程和结果而已。
只不过有的是弹指一挥,有些却要经过万世百代,非人之一生一世所能及也。
万事万物,并不是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而且世间事物也不会因为你以为的,而发生机缘的排序重组。
有道是“人谁无过,患不自知。知而弗改,是谓自欺。”而此“过”便是“有为”。
哪有人说了,不是说“无为”才是好的吗?
这话也不能说是个错。不过这“无为”并不是不干事,而是在千千万万试错之后,而选择不去过分干预。而且简单的“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
“无为”的前提,是得去找到并梳理事情万物机缘聚散的规律。此为“知”。
然后根据“知”去顺应这种规律,从而发展各个环节的主观能动性。
而后才能“天下庄周马”的“无为”,这就是我们说的“智”。
且不是你看到那“无为之人”掐指一算,灵光一闪便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要这样做,那就需要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这句话深了去了,上学的时候,听到老师说这“善者”便是“善良的人”。
这样的解释肯定是不对的。我家老爹爱较真,因为这事还专门跑过去理论过一番。
这场关于“善”的辩论,胜负我不得而知。不过最后结果是,我被成功的罚坐到了后排,成为学渣云集的“喷骚俱乐部”中光荣的一员。
也可能是老师用现实去教导我“择其善者而从之”吧。
不过,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善”并非“好”和“善良”的意思。因为在任何哲学家的眼里,是没有好与坏,善与恶界定的。孔子也不例外,他的思想世界是很客观的。
“善者”应该是指在“某个方面”比你强的人。
如果硬把“善者”单纯的理解成“好人”那么下面话就不好理解了。
“闻”不是听到那么简单,而是指信息的收集。信息积累够了,多了才能让你有对的“选择”。
这“择”就是这句话的根本。
怎么选择?因为这“某个方面”信息涵盖量太大。
有适合自己的,有不适合自己的。比如说坑蒙拐骗,杀人放火,心狠手辣,逼良为娼,攻于心计等等等等。
即便是屁放的比我多,比我响,比我臭的也是屁之“善者”。
这些也要去“从之”吗?
自然,这事看上去荒唐的很。
那么,怎么去做到正确的“择”?
你得回到前面那句“多闻”上,啊呸!多闻且不是闻屁啊!
那“闻”什么?
“闻道”——圣人之“道”。
“多闻”的作用在于,使自己在三观得到规范。只有这样才不会行差踏错,麻木不仁。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在选择上出现问题。
于是乎,有了“闻”才能有“见”。
这“见”也不是单纯的“看见”的意思。
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研究、实践之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对事物的“认知”。
这个“认知”和前面的“闻”是相呼应的。两者是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的。
“闻”和“见”在此递进,才有的“识”。
“识”是指对事物探索、观察、分析之后的判断。
有了这些,才能交流和表达,这就组成了“知”。
而“知”也不是书本上的知识。
中国的哲学体系是绝对的实践行为做主导的思想体系。是在在入世实践中去感受、验证、辨别和磨练,而不是在庙堂之上的闭门造车和打坐参悟。
最后的“知之次也”。
这里的“知”也不是知识,而是“智”。
后面的“次”也不是其次的,再次的意思。
而是指《易经》中“师卦”。意思就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在一个地方扎营,三宿为“次”。
师卦上说“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孔子的意思表述的很明确。就是把“闻”、“见”、“识”、“智”比作行军打仗,只是稍作停留的三个阶段。
而出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仗能赢。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闻、见、识、智是要付诸于入世的实践中去。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无为而治”。
而吕维之“过”在于“闻”上出了问题,而见识上偏差甚多,也不妨碍他也想“有为”。
这样的人,不仅仅在我国古代很多,即便是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中,也是爆发式的增长。
且看现在的电视剧,勾心斗角,婆媳战争、官场争斗……
且是一个花样百出,把人不堪当作娱乐的事,也是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这样?
也不为什么,顺应市场罢了。因为有这样的情节就有所谓的“冲突”,就能吸引观众,能吸引观众就能有钱赚。
如是这“闻”出了问题,对信息搜集在三观上有了偏差,便于那不齿之事为荣,行阿谀奉承、勾心斗角为能事也。
“需求”多了自然会形成市场,资本便如附骨之蛆吸些脓血过活罢了。
所以,先不要去埋怨资本无良,先看这玩意儿是怎么形成的市场。
于是乎,心机、算计便被讹传为一种为人处事的“聪明”。
不过这心机太过阴毒,但能力着实的欠缺的人,却有着强大的自身催眠能力。也会选择性的忽略了别人的智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且不知世人为何结党?结党营私也是为了仰仗一个群策群力。你把一帮人都当傻子玩,肯定没人愿意搭理你。这年月,谁比谁傻多少?
这样说的话,那吕维斯人太独了麽?
倒是由不得他不独。
心机叵测者也不会信任身边的任何人。
这吕维岂不知结党之便?
怎会不知?
自那姑苏城发疫之时便是知晓。
然却是一个本性使然,不可改。
如是,便空有统御六部之权,却也没什么办事的能力。因为老算计人,也没人愿意跟他一起玩。
而结党攀附者,或权、或利、或为自身、或为天下,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命”。
这条命不在了,纵有天大的抱负也是枉然。
从那无双、王申到那王道人,以及皇城司旧部,且到现下那吕维那一双下狱儿女,倒是没有一个好下场。
这只顾自己不顾旁人的作法,连亲戚朋友都算计的行径,也是让旁边想跟他亲近的人心寒。
也由不得你不心寒,你这正在费事吧啦的给他办事呢,他那边都开始跟你玩后门别棍了,这谁受得了?
纵是那把“富贵险中求”当至理名言的御史刘荣,现在也是个心有忌惮,而退避三舍。敬鬼神而远之吧。背后被人捅总不是件太爽的事。
与那外面的万家灯火相较,那偌大个相府如今却是个灯火稀疏。
门前虽是挂了红灯笼,镇门瑞兽也裹了红绸彩带,却也显得一个无精打采。
便是连风也不曾眷顾于此,怎是一个冷清了得。
龟厌拉了丙乙那老疯子,呆呆的站在门口,且是看的一个瞠目结舌,口中喃喃:
“我信了你的邪啊!”
心道,这五师兄!狠人一个!
原想他来,只是引了那相府门前镇门的那对瑞兽别处玩耍,谁成想,这恶人!竟生生在此布下了一个“七煞锁魂阵”。这还不算完,外面又套一个“六甲迷魂”的结界。
这下可好,弄的一个偌大的相府别说是人,就连鸟兽鼠虫都得惴惴的歇伏洞中,惶惶不可终日。
龟厌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坤韵”,也是被眼前的这法阵的威压弄的一个死气沉沉。
心下埋怨,虽说这相府建制皆有道法在内。
历朝历代,府衙都有瑞兽镇门,府内四角押了石兽镇宅,名堂压了中宫,上有附檐的行十。下有扛基“龙头龟身”。但,你这师哥,也用不的那“金神七煞”阵来跟他们玩命吧?
且正在想着,身边的丙乙先生却是个不知者不畏。也不言语,抬腿就往前走。
慌的龟厌一把将这疯子拉住。
却见丙乙先生睇过一个奇怪的眼神,呐呐道:
“做完事走路……瞌睡呢……”
龟厌见他话来,心下更是一个奇怪。心道:这阵法威压且让那“坤韵“无神,便是自家进去,也得先掐了“左雷局”念了护身咒!这老疯子却是个无感?
丙乙看龟厌无言的看了他,便埋怨道:
“你若害怕,扔我进去便可,我不怨你……”
龟厌听罢,倒是被那丙乙认真的模样气笑了。
刚想与他说这其中的险恶。这语言还没组织好呢,便见一个黑影自街角窜起,飞身望那相府围墙而去。
这情况发生的突然,却是惹急了丙乙先生,便指了那黑影吭咔了几声,急急道:
“咋地?这玩意儿还有人抢……”
龟厌看罢也是一阵恍惚,赶紧闭眼晃头,再睁眼,定要看个仔细去。
心道:还真有不怕死的?
只心中念头一闪,便听得一声大响,便见结界上金光一闪。在看那黑影便被那结界撞的,那叫一个四仰八叉,掘地而行!
见那黑影且在地上躺了不动,倒是看不出来个生死。
龟厌丙乙两人倒是呆呆的相互看了看。那意思就是:不行的话,去看看吧?见死不救的话也不太好。
且在两人眼神交流的时候,便见那黑影一个翻身,便坐在地上。
这一下,让那龟厌又是一个瞠目结舌,口中喃喃道:
“真他娘的结实!”
却见那黑影坐起,伸手便在自家头上疯狂了揉了,口中惊疑了暴了句:
“我阿弥你个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