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 第417章 要钱的,那没有
    贾张氏因为抽大烟被关的事,在四合院里传得人尽皆知。秦淮茹攥着衣角,站在刘海忠家门口,眼圈红得像浸了水的樱桃——她知道刘海忠刚接了一大爷的位置,想借这事儿立威信,说不定能帮衬贾家一把。
    “刘大爷,您看我家现在……东旭身子弱,俩孩子还小,我妈又进去了,这日子真没法过了。”秦淮茹声音发颤,故意把“没法过”三个字咬得很重。
    刘海忠心里门儿清:贾张氏犯的是抽大烟的错,这在当下可不是小事,聋老太都差点被枪毙,贾张氏能只关着就不错了。他哪敢沾这麻烦?嘴上却得应付着:“淮茹啊,我知道你难,但这事儿……得按规矩来。你先别急,我跟其他大爷商量商量。”
    这话听着暖,实则半点干货没有。秦淮茹心里发凉,又去找阎埠贵——可三大爷那抠搜劲儿,别说给钱给粮,连多聊两句都怕费唾沫,没等秦淮茹把话说完,就以“要给孩子补衣服”为由,把人堵了回去。
    最后,秦淮茹只能把希望放在许大茂身上。如今许大茂顶着“二大爷”的名头,又在轧钢厂混得风生水起,说不定愿意伸手。
    “大茂,你现在也是院里的大爷了,秦姐求你了,要是没人帮衬,我们娘仨真要饿死了。”秦淮茹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许大茂眼珠一转,心里冒出个主意:他早看何雨柱不顺眼了,不如借这事儿设个局——要是能逼何雨柱捐钱,既卖了秦淮茹人情,又能让何雨柱吃个瘪;就算何雨柱不捐,也能让他在院里落个“小气”的名声。
    他凑到刘海忠耳边,压低声音:“一大爷,咱们开个全院大会,动员街坊捐点钱。何雨柱现在有钱有本事,咱们当众提一句,他总不能不给面子吧?”
    刘海忠眼睛一亮:这既能帮秦淮茹,又能借何雨柱的名头显自己的威信,简直两全其美。他当即拍板:“行!就这么办!”
    当晚,中院的石凳上挤满了人。刘海忠清了清嗓子,先把贾张氏的事轻描淡写带过,话锋一转就往募捐上引:“各位街坊,贾张氏是犯了错,但秦淮茹娘仨没错啊!咱们都是一个院的,总不能看着她们饿肚子吧?大家捐点钱,多少是份心意。”
    话音刚落,底下就炸了锅。
    “捐钱?贾张氏抽大烟的时候怎么不想着省钱?”
    “就是!这钱捐出去,指不定又被她拿去买烟土!”
    “一大爷,不是我们不帮,是这事儿不占理啊!”
    街坊们的抵触比刘海忠预想的还大。他脸涨得通红,想再说两句,却被许大茂抢了先。
    许大茂站出来,脸上堆着笑,语气却带着几分诱导:“各位叔叔婶婶,咱们得讲道理。秦淮茹是个苦命人,丈夫身子弱,婆婆又出了事,她一个女人家撑着家容易吗?咱们现在讲人人平等,总不能因为婆婆犯了错,就连累媳妇孩子吧?不用多捐,几分几毛都行,图个院里的人情味嘛!”
    这番话倒是挠到了不少人的痒处——毕竟是邻里,看着秦淮茹可怜,又怕落个“冷血”的名声,陆续有人掏出零钱,放在石桌上。秦淮茹低着头,眼里却闪过一丝窃喜,石桌上的票子慢慢堆成一小摞,算下来也有七块多。
    就在这时,何雨柱推着自行车走进中院。他刚从轧钢厂回来,手里还攥着车间的报表,没注意到院里的气氛。
    许大茂眼睛瞬间亮了,连忙喊住他:“柱子!你可算回来了!院里正开大会呢,你过来看看。”
    何雨柱皱了皱眉,停住脚步:“怎么了?”
    “是这么回事,”许大茂故意提高声音,让所有人都能听见,“贾张氏出了事,秦淮茹娘仨快揭不开锅了。街坊们都捐了钱,你现在是大人物了,也象征意义捐张‘大黑十’呗?”
    “大黑十”是十元面值的钞票,在当下可是一笔巨款。许大茂这话,明着是让何雨柱捐钱,实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要是不捐,就是“为富不仁”;要是捐了,就等于被他拿捏了。
    街坊们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何雨柱身上,有好奇,有期待,也有等着看笑话的。秦淮茹也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急切。
    何雨柱却笑了,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不好意思,没钱。这事儿别找我。”
    说完,他推着自行车就往家走,连多余的眼神都没给院里人。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所有人都愣住了。紧接着,街坊们就炸了——连何雨柱都不捐,他们凭什么捐?
    “对啊!我这钱还得给孩子买铅笔呢!”
    “我也不捐了!这钱留着给我家老头买药!”
    刚才捐钱的人一拥而上,把石桌上的票子抢了个干净。七块多的捐款,瞬间就没了踪影。
    许大茂脸都绿了——他算来算去,没算到何雨柱这么不给面子,不仅没逼到他,反而让自己成了笑话。刘海忠更是气得直跺脚,刚立起来的威信,一下就没了。
    秦淮茹看着空了的石桌,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真的急了——没了捐款,她们娘仨的日子该怎么过?
    何雨柱回到家,把自行车停好,压根没把院里的闹剧放在心上。对他来说,贾家的事是自找的,许大茂的算计更是不值一提——他现在的心思,全在轧钢厂的项目和304研究所的事上。
    ……
    一周一晃而过。
    这天早上,何雨柱刚推开304研究所十四科室的门,就被一阵欢呼声撞了个正着。科室里的研究员们围着桌子,手里举着图纸,脸上满是兴奋。
    “何工!您可来了!”一个年轻研究员看见他,连忙跑过来,把一叠资料递到他手里,“您看!咱们设计的新型轴承,测试数据出来了!比之前的型号,精度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何雨柱接过资料,目光落在数据表格上,眼睛慢慢亮了起来。新型轴承是钢铁熔炉项目的关键部件,精度提高十五个百分点,意味着熔炉的稳定性能再上一个台阶,后续的生产效率也能跟着提升。
    “不错,”何雨柱嘴角勾起一抹笑,指着资料上的一个数据,“这个磨损系数还能再优化,你跟老张对接一下,明天把新的方案拿给我。”
    “好嘞!”年轻研究员干劲十足地跑开了。
    科室里的气氛依旧热烈,研究员们围着图纸讨论着后续的改进方案。何雨柱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阳光,心里盘算着:钢铁熔炉马上就能封顶,新型轴承又有了突破,再过不久,整个项目就能完成验收了。
    他掏出兜里的笔记本,写下一行字:“下周安排:1. 轧钢厂熔炉封顶验收;2. 十四科室轴承优化方案审核;3. 二车间电风扇批量生产进度检查。”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转身加入了研究员们的讨论——对他来说,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比院里的鸡毛蒜皮,重要多了。
    而四合院里,秦淮茹还在为生计发愁。许大茂因为募捐的事丢了脸,好几天没出门。刘海忠则暗下决心,要找个机会再立威信,只是他还没意识到,院里的人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没人再愿意买他的账。
    一场募捐闹剧,就这么草草收场,却也让四合院里的人心,更散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