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 第418章 团聚 大结局
    304研究所十四科室的办公桌上,一份来自军工部的红头文件摊开着,何雨柱的指尖轻轻划过“国内第一辆国产小汽车试制成功”的字样,眼底先掠过一丝激动——这不仅是他和团队的心血,更是国家工业迈出的一大步。而当目光落到文件末尾,他的眼神彻底亮了:军工部为表彰他在汽车设计中的核心贡献,决定将这台“零号车”作为奖励,正式授予他个人。
    “何科长!您这可是咱们国内第一个开上自家小汽车的人啊!”旁边的研究员老张凑过来,语气里满是羡慕,“就这车身线条、内饰用料,比咱们见过的进口车还精致!”
    科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伙儿围着文件七嘴八舌地讨论,没人觉得这份奖励过分。毕竟这半年来,从汽车引擎图纸的优化,到车身材料的适配,再到生产线的调试,何雨柱几乎天天泡在研究所和轧钢厂之间,连谢颖琪产检都没能次次陪同。如今十四科室能在304研究所里独占鳌头,何雨柱就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
    何雨柱压下心头的喜悦,笑着摆手:“都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这奖励也有咱们科室的一份。”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清楚,这台小汽车不仅是荣誉,更是国家对他技术的认可——从钢铁熔炉到电风扇,再到如今的小汽车,他一步步把穿越前的知识,变成了这个年代实实在在的工业成果。
    傍晚下班时,所长陈兴业特意领着何雨柱去看车。黑色的车身泛着细腻的光泽,流线型的设计在当下显得格外新颖,内饰用的是耐磨的帆布和实木,摸上去扎实又舒服。“雨柱,这车你直接开回去就行,组织上知道你在北方待过三年,熟悉汽车操作,不用额外培训了。”陈兴业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出门办公也方便,咱们研究所的脸面,也靠你这台车撑撑了!”
    何雨柱坐进驾驶位,熟悉的机械感扑面而来——前世开惯了车,加上这几年在北方接触过军用卡车,他上手极快。发动引擎时,低沉的轰鸣声在研究所大院里响起,引来了不少下班职工的围观,大家指着车议论纷纷,眼神里全是自豪。
    ……
    晚上八点,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外,刚看完“热闹”的街坊们正三三两两地往回走。今儿是聋老太被处决的日子,这种事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总能引来不少人围观,这会儿大家还在唾沫横飞地讨论着现场的情景。
    突然,一阵不同于自行车铃铛、更显浑厚的轰鸣声从巷口传来。
    “这啥动静?”有人停下脚步,疑惑地朝巷口望。
    “听着像……机器声?”
    没等大伙儿反应过来,一辆通体漆黑的小汽车缓缓驶进巷子,车灯在昏黄的路灯下划出两道亮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要知道,这年头能见到自行车就不错了,解放牌卡车更是只有单位才能用上,像这样精致的小汽车,大伙儿连画报上都少见。
    “我的天!这是小汽车吧?”
    “看着比领导坐的车还气派!是哪个大人物来了?”
    人群瞬间围了上去,有人伸手想摸车身,又怕给碰坏了,只能小心翼翼地围着看。小汽车缓缓停下,正好停在95号四合院门口——这一下,街坊们更懵了:他们这破院子,哪能引来大人物?
    车门打开,何雨柱从驾驶位上下来,顺手关上了车门。
    “柱、柱子?!”最先认出他的是住在前院的王大爷,他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这、这车是你的?”
    何雨柱点点头,笑着朝院里走。街坊们瞬间炸了锅,疑问像潮水般涌来:“柱子你啥时候会开车了?”“这车是单位配的还是咋来的?”“你现在到底是啥官啊,能开上这玩意儿?”
    可没人敢真的上前拦住他——毕竟这半年来,何雨柱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从轧钢厂的“何工”,到研究所的“何科长”,连院里的刘海忠、许大茂都不敢再轻易招惹他。这会儿见他开着小汽车回来,大家更多的是敬畏,连之前爱嚼舌根的几个大妈,都只是远远地看着,没敢上前搭话。
    何雨柱刚走到院门口,就听见何雨水兴奋的喊声:“哥!你可回来啦!”
    抬头一看,何大清、陈娟正牵着刚上小学的何思行,从人群里挤出来。何思行瞧见爸爸,挣脱爷爷的手就往他怀里扑:“爸爸!那是小汽车吗?比幼儿园老师说的‘大解放’还好看!”
    何雨柱抱起儿子,刮了刮他的小鼻子:“是爸爸的车,以后带你去公园玩。”
    何雨水凑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汽车,拉着何雨柱的胳膊晃:“哥!这真是你的车?组织上奖励的?那以后能不能送我去学校啊?我同学肯定得羡慕死!”
    “送你可以,油钱你自己出。”何雨柱故意逗她。
    “没问题!我攒了三块钱的零花钱呢!”何雨水拍着胸脯,笑得合不拢嘴。
    何大清和陈娟没像孩子们那样兴奋,反而拉着何雨柱往边上走,压低声音说:“柱子,这太扎眼了,街坊们都围着看呢,万一碰坏了可咋整?以后还是骑自行车回来吧。”他们知道这台车金贵,心里既自豪又担心,生怕出点岔子。
    何雨柱握住两人的手,认真地说:“爸,陈姨,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跟你们说件事——咱们搬去我那边的四合院吧。”他顿了顿,解释道,“那边是独门独院,思行能有地方玩,颖琪怀着二胎也能清净点。大杂院里事儿多,你们年纪大了,也该享享清福,不用再操心邻里间的鸡毛蒜皮。”
    这话一出,何大清和陈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意动。他们本就对这个大杂院没什么留恋,之前住这儿,不过是因为何雨柱没成家。如今儿子有本事了,能住上独门独院,还能帮着照顾孙子孙女,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行!听你的!”何大清率先点头,陈娟也跟着应下来。
    院里的街坊们还在围着小汽车议论,没注意到何家这边的决定。何雨柱让何雨水看着思行,自己则和何大清、陈娟回屋收拾东西——值钱的细软、思行的课本、陈娟的缝补篮子,都被一一装进箱子里。大件的家具暂时带不走,何雨柱打算之后叫板车来拉。
    等他们拎着行李走出院门时,街坊们才反应过来:“何家这是要搬家?”
    “搬去啥地方啊,能让柱子开小汽车去?”
    “人家现在是大人物了,肯定不住咱们这破院子了……”
    议论声里,有羡慕,有感慨,也有几分落寞。角落里,秦淮茹抱着孩子,看着那辆小汽车,眼神复杂;许大茂躲在门后,死死攥着拳头,心里满是不甘,却连上前搭话的勇气都没有。
    何雨柱把行李放进后备箱,抱着思行坐进副驾驶,何大清和陈娟、何雨水坐在后座。发动汽车时,他回头看了一眼95号四合院——这个承载了他穿越后最初记忆的地方,有过争吵,有过温暖,但终究是要告别了。
    小汽车缓缓驶离南锣鼓巷,轰鸣声渐渐远去。街坊们散去时,还在念叨着“何雨柱有出息了”,只有院角的那几道目光,在夜色里显得格外落寞。
    而车里,何思行正指着窗外的路灯,兴奋地喊着“爸爸你看”,何雨水在跟陈娟说学校里的趣事,何大清则在叮嘱何雨柱开车慢着点。温馨的笑声里,何雨柱握着方向盘,看着前方的路——他知道,这不仅是家人团聚的开始,更是国家工业腾飞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要突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身边有家人,有并肩奋斗的伙伴,他就有信心,把这个年代,建设得比前世更加强盛。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