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 正文 第372章 我要捷克斯洛伐克,谁反对?
    1936年秋。
    德士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麓,贝希特斯加登。
    特勒西的私人山庄“鹰巢”矗立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俯瞰着脚下的苍茫大地,仿佛象征着主人睥睨天下的野心。
    然而,此刻山庄内举行的,却是一场将决定另一个国家命运的、极不对等的“会谈”。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并未受到邀请。
    坐在特勒西对面的,是年近七旬、舟车劳顿的英士兰首相张伯伦。
    这位来自伦敦的老派政治家,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和深深的忧虑,手中紧握着他那从不离手的黑伞,仿佛那是他在惊涛骇浪中唯一的依靠。
    会谈的氛围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压迫感。
    特勒西根本没有给张伯伦任何寒暄的机会,他像一头焦躁的困兽,在铺着巨大地图的长桌旁来回踱步,然后猛地停下,手指狠狠戳在地图上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那片被称为“苏台德区”的地方。
    “首相先生!”
    特勒西的声音尖锐而充满攻击性。
    “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看看这里!三百万德意志人!
    他们正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那个可悲的人造国家的压迫之下!
    他们渴望回归祖国!他们的哭喊声每一天都在刺痛我的灵魂!”
    他挥舞着手臂,情绪激动: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立刻!马上!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能立刻、无条件地将苏台德区归还给德意志帝国,那么我将不得不命令我的军队去解放他们!
    我警告你,这不再是政治问题,这是民族尊严问题,是关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张伯伦试图保持冷静和尊严,他推了推眼镜,用尽可能温和的语气说道:
    “元首先生,我理解您对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处境的关切。
    我此次前来,正是为了寻求一个和平的、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敦促贝奈斯总统给予苏台德区更高的自治权……”
    “自治?不!”
    特勒西粗暴地打断他,脸上露出讥讽和极度不耐烦的神情。
    “那是欺骗!是拖延!我们要的不是自治,是回归!是彻底的合并!
    贝奈斯那个家伙,还有他背后那些巴黎和莫斯科的支持者,他们根本不会真心诚意地给予自治!
    他们只是在玩弄手段!”
    他逼近张伯伦,眼睛死死盯着对方,施加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首相先生,我问你,也请你回去问问你的内阁和你的法国盟友:
    你们是否准备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上几个无关紧要的、住着德意志人的小镇,而打一场将毁灭整个欧大陆文明的世界大战?”
    这句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中了张伯伦和整个西方绥靖政策最脆弱的神经。
    对战争的恐惧,压倒了对道义和条约的坚持。
    张伯伦的脸色更加苍白,他沉默了片刻,艰难地开口:
    “元首先生,没有人希望战争。
    我相信,通过理智和协商,我们一定能找到出路。
    请您给我,也给欧大陆和平一个机会,暂时保持克制。
    我返回伦敦后,会立即与内阁和法方磋商,尽快给您一个答复。”
    会谈在不愉快和不确定的气氛中结束。
    张伯伦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鹰巢。
    特勒西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冷笑。
    他确信,这个衰老的帝国已经失去了战争的勇气。
    几天后,在莱茵河畔的戈德斯堡,第二次会谈举行。
    这一次,张伯伦带来了英法磋商后的“慷慨”提议:
    同意将苏台德区直接割让给德国。他本以为这会满足特勒西的胃口。
    然而,特勒西的要价再次提高。
    他拿出了一张新的地图,上面的要求范围远远超出了之前讨论的区域,并且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月1日前完全撤出所有军队和行政机构!
    “这是最后通牒!”
    张伯伦震惊而愤怒。
    “这是唯一合理的要求!”
    特勒西寸步不让。
    局势瞬间紧绷到极点,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墨索出面调停,建议召开四国首脑会议。
    1936年9月29日,慕尼黑。
    历史上最丑陋的分赃会议之一在此上演。
    特勒西、墨索、张伯伦、达拉第(法士兰总理)——四个大国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决定一个未被邀请参会的主权国家的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只能在隔壁房间焦灼等待,如同待宰的羔羊。
    会议上,特勒西的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他几乎是以命令的口吻阐述他的要求,毫不掩饰他的军事威胁。
    张伯伦和达拉第则疲于奔命,只求避免战争,几乎全盘接受了特勒西的条件。
    《慕尼黑协定》签署了。
    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让了约三分之一领土、几乎所有的防御工事和大部分工业资源。
    次日凌晨,当疲惫不堪、却自认为“带回一代人和平”的张伯伦,向特勒西试探性地提出希望德意士兰能签署一份象征性的和平宣言时。
    特勒西几乎是不耐烦地、随手在那张着名的纸片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张伯伦如获至宝地返回伦敦,在机场挥舞着那张纸片,宣称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而在柏林,特勒西在总理府的阳台上,对着下面狂热欢呼的人群,说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世界: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
    兵不血刃!就像我预料的那样!
    那些懦夫!他们除了妥协,什么都不敢做!”
    他轻蔑地笑着,然后,声音陡然变得阴沉而充满杀机:
    “现在,还有谁?谁还敢反对我要拿下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的阴谋,彻底撕碎了欧大陆战后秩序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也走向了破产。
    特勒西看透了西方的软弱,他的胃口被极大地吊起,下一个目标,已经清晰地锁定在了残存的、毫无防御能力的捷克斯洛伐克本体上。
    战争的倒计时,进入了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