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 正文 第373章 水晶之夜行动!
    1936年11月。
    柏林的深秋之夜,寒风凛冽。
    然而,1936年11月9日至10日这个夜晚,席卷德意士兰全境的不是自然的风暴,而是一场由仇恨和官方纵容所点燃的人为风暴。
    这个夜晚,破碎的玻璃窗在街灯下反射出无数寒光,如同满地碎裂的水晶,由此得名——“水晶之夜”。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名十七岁的德籍犹大青年赫舍尔·格林斯潘,因家人被德意士兰当局驱逐至波士兰边境的悲惨境遇而愤怒不已,在巴黎开枪击伤了德意士兰大使馆的一名三等秘书恩斯特·冯·拉特。
    11月9日,冯·拉特伤重不治身亡。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立刻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
    在冯·拉特死亡的当晚,于慕尼黑举行的纪念啤酒馆暴动老战士集会上,戈培尔发表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
    将个别事件上升为“国际犹太势力对德意士兰的恐怖袭击”,并暗示“党不应从外部组织行动,但也不应阻挠自发的民众抗议”。
    这番讲话被各地的拿锤党部头目和冲锋队领袖心领神会,视为行动的绿灯。
    顷刻之间,一场看似“自发”、实则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浪潮在全国范围内爆发。
    冲锋队、党卫军成员以及被煽动的暴徒,手持棍棒、铁锤,冲上街头。
    他们的目标明确:犹大人的商店、住宅、会堂。
    繁华的商业街上,橱窗被砸得粉碎,昂贵的商品被抢劫一空或被肆意践踏。
    犹大居民的公寓被闯入,家具被扔出窗外,书籍被焚毁。
    古老的犹大会堂被点燃,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夜空,消防队奉命只防止火势蔓延至非犹大建筑。
    超过七千五百家犹大商店被毁,二百六十七座犹大会堂被焚烧或严重破坏,数十名犹大人在暴力中丧生,数万人被任意逮捕,关进集中营。
    街道上铺满了破碎的玻璃和瓦砾,一片狼藉。
    官方媒体对此轻描淡写,称之为“人民愤怒的正当反应”,而警察和司法系统则奉命袖手旁观,甚至协助暴徒。
    ……
    奉天,首席办公室。
    张作相拿着情报部门收集到的、关于“水晶之夜”的详细报告和照片,脸色凝重地递给张扬。
    照片上破碎的街道、燃烧的会堂、被羞辱的犹大人,触目惊心。
    “大哥,特勒西那边……彻底撕下伪装了。
    这是系统性的、国家支持的迫害。”
    张作相的声音带着一丝厌恶。
    张扬快速翻阅着报告,眉头紧锁。
    还是自己太包容了啊!
    想起后世!
    这些等等恶行,张扬只感觉非常解气。
    只是现在!
    国内对犹大人没有多少印象,还停留在被迫害者的身上。
    张扬眉头紧皱,眼眸紧盯着桌上的的情报。
    良久。
    张扬看向张作相,询问道。
    “辅忱你怎么看这些犹大人?”
    能够成为炎国情报总长,张作相心里八百个心眼子,他怎么会猜不到张扬的内心世界。
    “大哥,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来看,这些人只能用罪有应得来形容,用我们炎国的话来说就是窝里横!”
    “嗯!”
    张扬满意的点点头。
    在炎国,张扬的意志决定了下面官员的态度!
    如今张扬已经暗示,张作相有一万个点子让下面的人信服。
    “那,大哥,我们对于这种情况不做理会?”
    张作相小心询问道。
    “不!我们在国际上要高调同情犹大人,甚至愿意接收犹大人难民到我们炎国生活。
    毕竟那些有能力的犹大人对世界的贡献还是不少的,只要我们占据了道义,总会有人来投奔嘛!”
    张扬笑着说道。
    “大哥,犹大人天生就是没有国家观念的民族,如果将他们融入到我们炎国,恐会多生事端,我建议给他们划分一个区域,与我们本国人隔开。”
    张作相建议道。
    “呵呵,这是当然,我不仅把他们隔离开来,还会让他们过上好生活!”
    “立刻启动‘避风港’人道主义救援计划!”
    张扬下令,语速快而清晰。
    “第一,外交部立刻发表最强硬声明,严厉谴责德士兰境内发生的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并制止此类反人类罪行。措辞要严厉,占据道德制高点!”
    “第二,宣布炎国将开放特别人道主义通道,接受因政治和种族迫害而无法在原居住国生存的难民!优先接纳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学者及其直系亲属!”
    “第三,命令帝国银行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为接纳和安置这些难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联系我们在欧大陆的商业网络和侨社,设法帮助那些希望离开的犹太人筹集路费、办理手续,尽快撤离地狱!”
    “第四。”
    张扬看向张作相。
    “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秘密渠道,哪怕代价再大,也要尽可能多地、将那些被重点标记的、顶尖的犹太裔科学家和他们的家人,安全转移到我们在瑞士或土耳其的联络点,然后秘密送往炎国!”
    命令迅速转化为行动。
    炎国的声明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第一个主要大国对“水晶之夜”发出如此强烈的直接谴责。
    很快,在上海、天津等开放口岸,出现了持特殊签证抵达的犹太难民。
    炎国政府设立了临时的接待中心,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检查。
    虽然条件简陋,但相比于德士兰的地狱,这里已是天堂。
    更重要的是,一批批顶着巨大风险、通过秘密路线辗转而来的犹太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开始悄然抵达奉天、北平等地的科研机构和大学。
    他们惊魂未定,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炎国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研究条件、安全的环境和应有的尊重。
    张扬看着初步的报告,一批顶尖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已经成功抵达,积分也因为“拯救有价值生命”而有所增长,他紧绷的脸色才稍稍缓和。
    “我们能做的有限,但每救出一个人,特别是那些能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头脑,就是对那种野蛮行径最有力的回击。”
    “同时,也要让全世界看到,在西方绥靖和沉默的背后,是谁在真正践行最基本的人道责任。”
    “避风港”计划,如同一道在黑暗中亮起的微光,虽然无法照亮整个深渊,却为无数绝望的人提供了生的希望,也为炎国赢得了国际道义上的加分,并实实在在地吸纳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与柏林的火光与哭喊相比,东方的这一举动,形成了刺眼而深刻的对比。
    看着一个个知识分子来到炎国,张扬嘴角挂起了一抹龙王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