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美人如馔 > 第191章 好主意
    在现代,纸杯加吸管,买了就能带走,干净又省事。
    可这会儿没这些东西啊。
    没有一次性用品,没有塑料制品,甚至连最基础的蜡纸都没有。
    姜莺叹了口气,眉头微皱。
    她可不想让客人站在店里捧着碗喝完再走。
    总不能让人在店里一壶一壶排队买吧?
    那样姑娘们想买一杯解解馋都不方便。
    她想象着那些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或是打扮齐整的闺秀小姐,提着裙子在门口排成长队,只为了喝一口香甜的奶茶。
    那场面不仅滑稽,还不安全。
    人一多就容易起争执,更别提夏日炎炎,排队等人倒茶,恐怕还没喝上就已经心生怨气了。
    姜莺想了半天,先带着杏桃去了趟神秀阁,给几个丫头加订了几套之前挑好的衣裳。
    杏桃蹦蹦跳跳地跟在她身后,怀里抱着刚裁好的料子,脸上笑开了花。
    其他几个丫头听说也有了新衣,顿时围上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姜莺笑着答应每人两套,一套干活穿,一套节庆时穿。
    她心里明白,这些小姑娘们平时辛苦劳作。
    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如今翠玉轩有了起色,也该让她们体面起来。
    接着又跑木匠铺,打听能不能做些杯子。
    她穿过两条街巷,拐进一条窄窄的胡同,远远就听见锯子拉木头的“咯吱”声。
    铺子里烟尘飞扬,几个学徒正忙着刨木板。
    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师傅戴着护目布条,正在修一把椅子。
    姜莺拍了拍裙摆上的灰,轻咳两声,唤道:“老师傅,我想定做一批杯子,您能做吗?”
    木头做杯子太费料,不划算。
    老师傅一听便连连摇头,放下手里的活儿走过来。
    “木头实诚,可太沉不说,还得防裂防蛀。做个杯子要一整块好木,削去大半,实在浪费。再说,您要的若是大批量,我这小铺子也供不上。”
    他说着,顺手拿起一块边角料比划了一下。
    “光这一个杯身,就得耗去三寸厚的好杉木,还得上漆打磨,工钱比料钱还贵。”
    竹筒倒是个好主意,轻便还便宜。
    姜莺眼睛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竹子本地就有,山野间遍地都是,砍伐容易,加工也快。
    更重要的是,竹子本身自带清香。
    若处理得当,非但不抢味,反而能为奶茶添一丝清雅气息。
    而且竹材质地坚韧,不易破损,就算摔了也不至于碎成渣。
    牛乳本来就有限,一天卖个几百杯顶天了,用竹筒正合适。
    牛乳得从城外农户家每日定量收购,量少价高,根本支撑不起大规模售卖。
    初期每天能卖出三百到五百杯已是极限。
    而竹筒正好可作为限量配套。
    再说,客人喝完还能带回家当笔筒或花瓶,也算物尽其用。
    她订了竹筒两千个,大小跟奶茶杯差不多。
    “我要杯身高约七寸,口径两寸半,底部略收,握着舒服些。”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尺寸。
    老师傅认真听着,还不时点头记下。
    姜莺补充道:“不用太精细,但内壁一定要打磨光滑,不能有毛刺,否则刮嘴。”
    每个筒上刻不同的简单花样。
    主题是梅、兰、竹、菊,各五百个。
    “梅花傲雪,兰花清幽,竹子有节,菊花隐逸,这四君子,正合我们翠玉轩的名号。”
    老师傅听了也点头称妙。
    “小姐有雅趣,这设计既风雅又不俗气。”
    姜莺便让他请个会雕花的伙计,每一类图案都统一风格,底部都刻上一朵桃花印记。
    “这是翠玉轩的标志。”
    她认真叮嘱。
    “以后凡是我家出的东西,都要带上这朵桃花。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家的货。”
    老师傅郑重其事地记下,在本子上画了个小样,递给姜莺过目。
    那桃花五瓣分明,蕊心微翘,栩栩如生。
    这么一来,每个竹筒要七文钱。
    姜莺略一估算,两千个就是十四两银子,不算小数目。
    但她知道,前期投入不能省,品质才是立足之本。
    若贪便宜用劣竹或粗制滥造,砸的是自家招牌。
    她当场掏出银票付了一半定金,余款等货齐了再结。
    吸管不是非有不可,但她还是想试试。
    毕竟,在现代喝奶茶若没有吸管,总觉得少了灵魂。
    尤其是底下那些珍珠、椰果,只有用吸管才能痛快吸上来。
    她不想让客人用勺子一口口挖着吃。
    那样既慢又失了趣味。
    有了吸管,顾客就能吸到底下的小料,吃起来更有意思。
    这种新奇的吃法,定能迅速在坊间传开。
    “吸管?”
    木匠师傅一脸茫然。
    “那是个啥?”
    他瞪大眼睛,满脸困惑,显然从未听过这个词。
    旁边的学徒也停下活儿,探头张望。
    姜莺见状,忍不住笑了。
    “就是一根空心的小管子,细长,一头放进杯里,人用嘴含着另一头,就能把饮料吸上来。”
    姜莺比划了几句,说了形状和用途,师傅这才明白。
    他听完一拍大腿:“哦,原来是‘吸管’!我还当是啥新鲜工具呢。”
    他转头对徒弟说:“取一段细箭竹来。”
    徒弟连忙跑去后院竹堆里翻找。
    “这管子啊,用细竹子磨出来就行。我能做,但是不便宜,价钱和竹筒一样。”
    老师傅一边削着竹节,一边解释。
    “竹身要掏空,内外打磨顺滑,还得用火轻烘定型,不然容易弯折。最细的地方不能超过小指粗,否则塞不进杯口。而且每一根都得手工磨,耗时耗力。”
    “所以,一根也得七文。”
    吸管薄,而竹子细,做工比竹筒还费劲,全靠手工一点点磨。
    姜莺低头看着师傅手中那根刚成型的吸管,长约一尺,通体光滑,指尖轻触竟有些凉意。
    她知道,这活儿看似简单,实则极考手艺。
    力道轻了,竹膜未通。
    重了,整根就废了。
    再加上竹节自然中空程度不一,挑选材料就得花上大功夫。
    姜莺点头:“行,你尽管做,我先要一千根。”
    这一千根吸管,足够支撑初期试营业的客流。
    等客人习惯了这种喝法,回头率高了,她再追加订单也不迟。
    穷人家或许喝不起牛乳,可有钱人家不在乎这点钱。
    她心里清楚,翠玉轩主打的从来不是平民路线。